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我們與每一顆星星都緊緊相連

黑洞 一個超越性的發現

如果有一個東西可以連接萬物,那連接萬物的這個東西是什麼?每個地方的每件東西、每個人的共通性是什麼?究竟是什麼東西貫穿了這一切呢?




這個問題困惑了世世代代的科學家、學者,愛因思坦試圖透過統一場的理論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應該去哪裡找答案呢?到過去嗎?到未來嗎?到宇宙的盡頭或更遠的地方嗎?或是往微觀世界找呢?答案在粒子裡面嗎?或是在質子裡面呢?我們的意識是否影響現實的本質呢?也許答案一直以來都在那裡,早為我們準備好了。



金字塔牆壁上的生命之花符號

紫禁城獅像腳下的生命之花圖案
它們是否隱藏在神祕的符號或圖像中呢? 誰可以解開這個謎題呢?愛因思坦是專利局的技術助理,他利用有限的空閒時間快速寫出了史上最了不起的理論,這些理論仍是當今物理學的基礎。 


他曾說聰明的笨蛋會把事情搞得很複雜,只有少數有勇氣的天才可以把問題簡化。你會以為解開這些謎題的人都住在象牙塔裡,你以為他們不會去滑雪,或是跟海中的海豚嬉戲,或是專業的潛水家,或是在大峽谷攀岩,Nassim Haramein 1964年於瑞士出生,與諸多聰慧的學者一樣,這個深具想像力的孩子總是讓老師頭疼,直到他被請出教室為止。

他身邊只有少數人知道他為某種公式在…數學上的困境與可能性所苦惱著。他年輕時有好幾個月的時間,獨自一人生活在加州某台改裝貨車裡,為的是能有更多自由來對付這些難解的概念,以理出一個合理的答案。

直到他遇到他的贊助者,幫他設立了研究室與實驗所,過去25年來,他與知名的物理學家 Elizabeth Rauscher 一起工作,透過計算與實驗來解決愛因思坦統一場論的缺陷,從1972年開始他開始畢生的解碼工作,肇因於數學老師激發了他往內追尋一個疑問的旅程。 

故事要從我十歲那年的第一堂幾何學課開始說起,我很興奮,因為老師走到黑板上畫了一個點。然後他說今天我們要來談談空間,當他說到空間的時候,我整個人豎了起來,因為我以為他會解決早就困惱我很久的問題。我心想,總算有個大人會關心空間的問題了。


結 果,我真是失望透頂了。因為當他把點畫在黑板上以後,他說這個點代表零度空間,但是這個點不存在。我心想,我肯定會當掉這門課。我坐在教室後面,可以清楚 的看到這個點。既然我可以看到這個點,為什麼說這個點不存在呢?接下來,他做了更神奇的事,他把一連串的點連起來畫出了一條線,把它叫做一度空間,然後說 一度空間也不存在,因為它還沒有體積,接著,他把四條由點構成的線接在一起,畫了一個平面,把它叫做二度空間,說這種漫畫人物所生存的空間也不存在,因為 二度空間還不具備封閉的體積,它是平的。 

接著,老師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他用四個不存在的平面做了一個立體的正方形,然後說:好了,現在這些平面佔據了封閉的體積了,這叫做三度空間,這就是我們生存的空間。 


我心想這哪有可能,我才不在乎你有幾千萬個不存在的平面,你怎麼用力把不存在的東西組合在一起,還是做不出一種存在的東西的。這種邏輯對我來說並不真實。我想:如果點不存在,線不存在,面也不存在,那什麼東西都不存在。 

後來,我發現很多人跟我一樣都發現同樣的問題。當他們年輕的時候,老師都跟他們說過這些公理,其中有一位是著名的幾何學家,Buckminster Fuller (幾何學家暨建築師 1895-1983)


這幾條幾何學的根本公理也是數學與物理學的基礎,我們的基礎物理學、進階物理學、愛因斯坦的統一場公式、量子物理這些理論都是基於平面空間才成立的。如果這條公理,這個根本的概念,不正確的話。那迄今為止的數學、物理研究可能都有問題。 

十歲的時候我還不知道這是個大問題,但是,我想進一步了解這個問題。我想找出一個新的解決方案。(當時 Nassim 坐在學校公車上),搭校車回家的路很長,我心想:我得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我決定下車前一定要弄個明白,我不知道許多哲學家、科學家都跟這個問題對決過(比如說歐幾里德、牛頓等等)。



我閉上眼睛,在心靈之眼中想像我從巴士的上方往下看,我拉開自己與巴士之間的距離,直到巴士看起來像一個點為止。


然後,我一路往後退,直到美國也變成一個點,




然後,我再往後退,直到地球變成一個點,


繼續往上拉升我看到太陽系也變成一個點,


然後我繼續拉升讓銀河系也變成一個點,
 


我心想:天啊,一路往外走都是點,這些點沒有極限,我總是可以拉升自己,總是可以看到更多的點。


然後我飛回銀河系,不斷往下走,回到太陽系,回到美國,回到我坐的公車上,我張開眼睛看到自己的手,我心想:手裡面又有什麼東西呢? 


我再次閉上眼睛,往內飛進去,我想裡面也有數百萬億的點,我先看到細胞這個點,


然後我飛到這些細胞的表面上,我左看又看發現細胞是由數百萬計更小的點(想像細胞之中的 DNA雙螺旋正迴旋著)所組成的,它們看起來就像天空裡的星星,



然後我飛進其中一個小點裡面,我看著這個小點的中間裡面有個原子,然後我往原子裡面飛進去,又找到另一個更小更小的點。



我心想:不管我怎麼往內走,總是可以找到更小更小的點,往外沒有極限,往內也沒有,我頓悟了,解決空間問題的方法:就是把這些公理完全反過來,然後說:唯一存在的東西只有點而已。 

在每個點的空間裡面,我們都可以繼續做無限度的同形分割,在每個點裡面都可以儲存無限的資訊。所有的東西都是由不同大小的點所組成,這些點透過不同的組合方式,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世界。 

我張開眼睛看到坐在周圍的人,我說:天啊,他們都是由點組成的,我覺得自己好像看見他們存在裡面的無限多個點。我興奮極了。 





因為一些其他的經驗,我逐漸理解到…如果無限的分割 (divisions) 是可能的話,為什麼會有有限的結構體存在呢?我們怎麼會有有限的範圍呢?為什麼有限的系統可以做無限的分割呢?(點中有點,無限延伸)Haramein 不知道自己在與當代物理學裡最大的裂縫格鬥。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涵蓋了整個宇宙的與重力、時間和空間的關係,它預示了:時空連續體如果無限度的回歸就會遭遇黑洞或奇異點。量子物理學處理的是宇宙最小單位的東西,它預測了:有限、線性的界線。 

相對論與量子物理學對於宇宙各有不同的觀點。但是 Haramein 相信這兩個觀點有其內在的連結關係。因為大的東西都是由小的東西所組成的(例如:小石頭堆砌而成的大金字塔)。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將社會分成兩個部分,有一部分人非常有靈性,這類人想的都是無限大的東西,他們認為人的潛能無限。另外一方面我們有一種實事求是的科學人,他們喜歡在有限的封閉系統裡面思考,這兩種人總是意見不同。但是我相信這兩類人一定有共通點。 

現在,我要用簡單的幾何學告訴你:有限的系統和無限的系統其實是互補的。好,現在我們先畫一個圓圈,它是一個範圍限定的空間。


 這個圓也可以是一個球面(立體的地球可以放入所畫的圓圈當中)。 

現在我們要畫一個等邊三角形來分割這個空間,


我們的宇宙是個有極性的宇宙,因為它裡面的東西似乎都在旋轉著,而旋轉產生了極性,所以我們同時畫了一個顛倒的等邊三角形(圓圈裡面可以畫出兩個大衛星的圖案)。


一旦我們畫好這兩個三角形,圓內的空間就被重新切割了,我們於是得到一個新的分界狀況。 

新的分界出現在圓內同形的重複碎型階層裡,


注意到:這些新分界,每一個都對準著一個特定的圓心而存在,也就是說每個新分界在時空中都定義了一個特定的結構。

(圓內畫有兩個大衛星,兩個大衛星的六個角,都各自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利用這些小三角形的中心就可以畫出六個小圓,這些小圓構成新分界)。




這些新分界在時空中都有一個特定的座標,按照這些座標就可以把每個新分界定義為一組資訊系統。



我可以繼續不斷地往內分割這個空間 (每個小圓裡面又可以分割出下一層的六個小小圓),就可以不斷地做出更下一層的新分界,於是我又得到另一組資訊系統。


我 可以繼續重複這個步驟,得到更進一層的分界。現在你可以想像,如果我把這個模式寫成程式放到電腦裡面去計算,它就可以不斷地往內放大、往內分割,一層一層 不斷地往內分割,它可以永無止境的分割下去,但是我將永遠、永遠、永遠、永遠、永遠、永遠無法跨出我一開始為自己訂的界限。


現在我已經在一定大小的圓裡面,嵌入了無限量的分割、嵌入了無限量的資訊。

我已經用最簡單的方式證明了:無限的結構和有限的結構是互補的這件事實。

在一個看似有限的固定空間裡可以嵌入無限量的資訊。如果這是真的,這個簡單的概念就可以顛覆現今物理學的概念。甚至顛覆人類看待宇宙的概念。

為什麼會這樣呢?想像你自己是由細胞組成,然後再想像這些細胞又由原子組成,想像這些數不盡的細胞與原子又可以往下分割為更小的次原子粒子,然後這些次原子粒子又可不斷往下分割為更小、更小的次次次次….原子粒子,如此不斷的無限分割下去。

這表示在你的肉體裡實際上就有無限的功能,也就是說:在我們稱為物質世界的有限範圍裡,你的本質就是是無限的。你不需要有靈性的觀念才知道自己的無限性,因為創造你的方式就是無限性的,如果上述的論證成立的話。

這個互補性的碎型狀態,可以改變物理學的基本法則。量子物理學家支持一個叫作造物者粒子 (God Particle) 的觀念。如果你不斷往內探索的話,就會找到宇宙所創造的最小分割單位。讓我們這樣說明:

回 到我們發明第一台顯微鏡的年代,當時科學家看到了這些細胞,他們說:天啊,這些東西真小,它們一定是宇宙裡面最小的東西,接著我們發現這些細胞是由原子構 成的,這些原子更小了,於是我們說:這一定是造物者粒子了,它們肯定是宇宙做出的最小東西,然後我們又找到了原子核,裡面裝著質子跟中子這些東西跟原子比起來又小多了。你說:宇宙一路分割到這裡就可以停了吧,現在這些東西已經夠小了。我不要再去找更小的東西了。

但是,我們又找到夸克及更小的東西此時,我們已經製造了巨型的粒子加速器,用越來越快的速度來撞擊粒子,好找出更小的粒子。想想看,我們每次都以為自己已經找到了再也無法分割的終極基本粒子。

但是每次都會有某個物理學家提出某個公式說:存在一種需要探索的新能階。於是乎,我們又開始打造更巨型的粒子加速器來尋找這個能階。

好了,我們再找這些比原子小數百萬倍的東西。但,基於我們之前所學的觀念:我們知道每個東西都可以永無止境的往下分割,只要你可以建造越來、越大的加速器,你總是可以找到更小、更小的粒子

這件事告訴我們,應該要停止尋找基本粒子,反過來去尋找存在其中的基本分割模式。如果我們可以找出宇宙分割的模式,我們就可以找到創造的關鍵。這才能真的解決問題。

我的第一個贊助者希望我多花一些時間跟學界的人士交流,好獲得其他物理學家的支持,並找出我的理論與主流理論的關係。
結果,他把我拉去參加一些學術會議,對此我並不興奮,因為我以前跟這些主流的科學家有過一些爭論,所以我有點擔心,但是最後我參加了一個 Georgia Tech 舉辦的私人會議,會中我們對高階物理學進行討論,比方說最新的超弦理論方程式及很多這類東西。



我有點激怒了這些人,因為我不斷提出一些非常基本的問題。我隨身帶了一本當代物理學的巨著:重力。這本書是相對論方程式 (relativistic equation) 的聖經。這本書是物理學界的幾個巨人所寫的,Wheeler, Thorne Misner 等等。裡面編列了所有有關相對論方程式、時空彎曲與重力的資料。


書名之所以叫做重力是因為它拿起來非常的厚重,所有跟重力有關係的東西都裝進去了。會議進行到某個階段時,我說:嘿嘿等一下,我有一件事情想要弄清楚,於是我翻到此書的 719 頁,並說:如果我沒弄錯的話,這張圖代表的是當前我們對宇宙模型的了解,它看起來像一個被充氣的氣球,此外,上面還黏了很多硬幣,這些硬幣代表的是宇宙中的各個銀河系,當氣球一邊充氣的同時,這些銀河系就相對的互相遠離對方,這代表宇宙的擴張現象。

目前之宇宙擴張模型,圖上類似小硬幣的圈圈代表銀河系
宇宙往外擴張示意圖
他們看著我說:沒錯阿,這就是我們目前的宇宙模型。這些就是基本的原理。但是我想知道的是,我已經參閱了許許多多相關的物理書籍,讀完了所有有關的程式,做了各種的計算,但是還是有一件事情我想不明白,也許你們能夠指點我一個方程式,它能解釋:這個人 (圖上吹氣球的人) 是誰?


突然間,整個會議室變得很安靜,我永遠忘不了這件事,因為其中有個學生正在喝咖啡,他聽到我問這個問題的當下,馬上嗆到了。他可能以為我要在物理學會議中說出上帝這個字眼。

讓我們這樣想好了,我們假想有個人在吹氣球,也就是說當氣球因充氣而擴張時,這個人的肺臟正一邊往內收縮。因為物理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凡有一個作用力存在,必有一個對等的反作用力與之俱存。這是物理學最基礎的原理之一。


在我們目前的模型之中,宇宙正在擴張。但卻不存在一個東西的收縮來導致它的擴張。如果你不把氣吹到氣球裡面去,它怎麼可能會脹大呢?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相當關鍵的時刻。當我還小的時候,一些經歷讓我明白:我可以確認一個外在世界的存在,但是我同時也確知一個內在世界的存在。

我想,也許宇宙間這種有界線的分割狀況,是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像波浪般互相撞擊而產生的結果,這種情況就像劃分界線的駐波一般,我尋思:如果我要指出一個連結所有事物的東西,這個東西會是什麼呢?

如果我只能選擇一個東西的話,是什麼東西連結了宇宙間的一切呢?它會是什麼呢?最後,我得到了一個結論,連接所有東西的一樣東西只可能是空間。


空間存在於一切地方,它在銀河系之間。它在恆星之間。它在行星之間。它在細胞之間,它在原子之間。原子的結構中百分之 99.99999 % 都是空間。(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物質世界百分之 99.99999 % 都是空間)。





所以說,人類居住的這個現實世界大部分都是空間。所有你看到的東西,所有你以為堅實的東西,事實上裡頭都是空間。



你所經歷的現實,你所以為的物質世界只佔巨大空間的 0.0000001%。但是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把注意力放在這個極其微小的部分上,忘了去看它背後的空間。


多年以前,我就認為我們有必要把焦點放在空間上。我們是否應該把注意力放在99.99999 % 的部份上呢?

也許不是物體在定義空間,而是空間定義了物體。


如果這是對的,而且如果是真空 (vacuum).. 是空間連接了所有的東西既然所有的東西都在空間中發出輻射,如果空間是所有東西的本源 (source),那麼這個空間不可能是空的。

我們所說的真空,我們所說的空間,都不可能是空的。這裡面一定是充滿的,而且是無限的充滿的。就任何角度來說,其中的密度都非常的高。

目前的量子場理論是否說明了這個高度稠密的狀況呢?Haramein 再次回到重力這本書中去找答案。


結果他意外的找到支撐這個想法的證據。引證:現今的量子場理論透過一種稱為重新正常化的程序來擺脫真空中確實存在的無限稠密能量。也就是說:物理學家特意以這個重新正常化的程序來忽略真空中無限稠密能量的事實。


所以就當今的量子場理論來說,真空中必存有極高密度的能量,如此我們才能以這個公式來進行計算,並解釋原子層面所發生的一切事情。

這個證據可以讓我確認我之前的思考:真空是不空的,空間之中不斷地發生著真空漲落 (fluctuation) 的現象,這個真空的漲落現象導致了現實的存在。


但是究竟什麼是重新正常化”(renormalization) ? 物理學裡面有兩種無限大的情況,一種是無限小的數字,一般來說,在做理論計算的時候,如果出現無限小的數字,這個數字可以被忽略。因為既然數字很小,影響不大,所以就把它忽略了。

但是,物理學裡面有一種可怕的東西,會讓人害怕,這種東西叫做見不得人的無限大,也就是說有一個無限大的數字,如果你的方程式算出了一個無限大的數字的時候,


你不能只是說,好了,我要忽視你。這時候,我們可能會說,這個理論在那個尺度裡崩潰了,它不適用在那個尺度。於是,這時候重新正常化程序就派上用場了。

通常呢,我們會用一個基本的常數來降低那個無限大的數字。在這個案例中,我們用的是普朗克距離 (Plank Distance),理論上,普朗克距離是這個宇宙所能造出的最小單位。



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光子要跨越自己所需要的時間或距離 (比如說:你把自己的身高畫在地上,然後算一下你跨過這個長度所需的時間)

普 朗克距離是宇宙間最短的波長。它是這個宇宙能弄出的最短波長。如果你問我說,這個最短波長是否已經是宇宙能耐的極限的話?不,我認為普朗克距離只是反應的 只是我們經驗範圍內的基本分界狀態而已。所以,我認為,當然還有比普朗克距離還要小的波動存在,只是目前測量不到而已。

不論如何,應用普朗克距離,它是 1.616 乘以 10 的負 33 次方公分,它非常小,
比原子還小幾十億倍。



他們把真空重新正常化了。他們怎麼做呢?他們設定了一個一立方公分大小的立方體。他們問:這麼一個大小的立方體裡面可以擠進多少的普朗克距離呢?

如果這樣做的話,就會算出真空稠密度的有限數字。究竟在這麼一個一立方公分大小的空間裡面會有多少真空漲落呢?於是,他們就把由普朗克距離所構成的微點疊入這個空間裡面,每個微點都有固定的重量:10-5 次方克重。



他們把每一個普朗克微點都加起來就得到一個基本的密度。計算出來的結果還是非常、非常、非常的大。

應用普朗克距離重新正常化以後的結果是:每立方公分裡面有 1093 次方克重的密度,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你也許有注意到,你的銀行存款每增加一個零的時候,你的財富就越來越多。想像你已經有五十位數的存款,然後你還繼續增加後面的零。加到 93 0 的時候,你得到的是真空的密度。




 
為了讓你明白這個密度有多大,想像一下你把這個宇宙所有的星星千百萬億個銀河系裡面所有的星星,其中有很多都比我們的太陽大很多。

我們把所有這些星星都拿過來,然後擠進一立方大小的空間之內,我們用超強的垃圾壓縮機或更厲害的設備來擠壓。你得到的密度還是比真空的密度小很多,因為算出來的宇宙密度每立方公分大約只有 1055 次方克重。




好了,現在我們已經在這個立方空間裡面擠入了 1055 次方克重的東西。
這個數字還比真空的密度差了 39 次方。

所以,認為空間是空的這個想法是錯的。空間是充滿的。其中充滿了真空漲落。空間裡面的能量密度極其的高。根據我的發現,空間就是所有現實事物的本源。

() 性的空間構成了我們的物質世界。根據這個事實,我開始思考真空密度的分割(分佈)狀態。(真空密度是如何分佈的?)

我開始不把空間中的物體當成我們的現實。而把物體當成空間的分割。(有了空間的分割才有所謂的物體)。我開始想:也許,我們可以找到空間分割的模式。

Elizabeth Rauscher 跟我發表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中提出了一個比例 (scale) 定律,這個法則很簡單:在其中一軸 (Y) 我們寫上能量密度,在另一軸 (X) 寫上半徑。

這張圖在垂直方向以赫茲 (頻率單位:/) 來表示能量密度,在水平方向以半徑來表示物體的大小。


然後,我們把宇宙間所能測定的物體依照這個表格的設計繪製上去。

我們最先定位的是宇宙本身 (半徑最大,位在最左邊的地方)

我們把所有能用的數據放進方程式裡計算,大概算出了宇宙的半徑。並約略算出它的能量層級。這是第一個資料點。

如果你觀測一下我們的宇宙大小,及裡面的物質量。你會發現我們的宇宙符合黑洞的狀況。我們的宇宙密度太高了,光根本不可能逃離它。



如果我們現在朝宇宙裡面射出一道雷射光,這道光行進的路徑會被我們的太陽折彎一點,


最後,它最終會抵達另一顆恆星,然後行進路線又被它折彎一點,


接著它又會不斷抵達其他恆星,其路線也就不斷被折彎。它受到恆星重力場的彎折,又受到銀河系重力場的彎折。


因為宇宙裡面實在太多物質了。這個光是不可能逃離宇宙的封閉半徑的,它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 


所以,事實上我們的宇宙可以說就是一個黑洞。技術上來說,它完全符合黑洞的狀態。

你知道你住在一個黑洞宇宙中嗎?

宇宙隱含的黑洞狀態是 Haramein 所描繪的第一個資料點,


他接著畫上了銀河系半徑與星體半徑。新的資料點和第一個資料點呈現一直線的分佈狀態。讓人驚奇。

 
如果真空是空間分割的本源。


那麼真空就分割了非常明確的關連性。


接下來就要看看這個分佈狀態是否與物理學尺度另一端的東西符合。


我們一路從恆星來到原子,一路跨越量子世界,


從相對論方程式來到量子世界,就原子的半徑與能量頻率畫上資料點,結果這些資料點都位在同一直線上。
 
這可是一大跳躍。接著我們又往下殺到普郎克距離、奇異點,結果這個資料點與其他的也呈一直線。

我們從最大最大的半徑開始,一路走到比原子小千百萬億倍的半徑,所有這些資料點都以一種線性的方式分佈在一條幾近完美的直線上。

不可思議。

這證明了真空是依照特定的比例關係來進行分割的,真空是一種有序的結構。

當我們深入查看每個資料點就其所在位置的相關分佈比例。

我們發現這個比例很接近黃金比例 1.618。這個比例存在於自然界的每個地方。 



以我們的手來說,手指骨節最末端 (離手掌最遠的那節) 比第二節小了 1.618 。第二骨節又比第三骨節小了1.618



 
你的手掌與你的前臂,你的前臂與你的後臂,你的臂與身體都呈現相同的比例關係。這些是費波納契數列或黃金比例。黃金比例存在於自然界的每個地方。
 
在植物中,在花朵中,在樹枝中,在樹根中,在身體的神經系統中,在動脈與靜脈中,都以費波納契數列與黃金比例進行分割。




黃金比例甚至存在於我們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最新的發現指出黃金比例甚至存在於原子層面。


德國的研究發現原子鏈的表現就像奈米尺度的樂器一般,而研究員在這些樂器彈出的音符中發現黃金比例的關連性。




真是令人驚奇,因為不管在多大的尺度或多小的尺度都找到黃金比例,這也為我們指出了比例定律 (scaling law) 的正確性,也證明這個線性的結構是無誤的。


它存在於最大與最小的尺度中,這個結構到底是哪裡來的呢?我想最有可能的答案是來自真空本身的結構。真空的分割裡面本自具有這個比例關係。

對我來說,真空一定有一個基本的結構。

還有一個資料點也很有趣。

如果你做一下生物分析研究,你會發現微管 (microtubules) 這個小實體,它們是組成細胞的結構,它們比原子大非常多。但是它們的震盪速度很快,其速度落在10-1110-14赫茲之間。所以我們把微管也標上比例定律圖上。



結果,它驚人的連接了所有資料點的線性座標。而且它正好位在比例定律圖的中央,落在最大尺度的宇宙與最小尺度的普朗克長度的中間。


這個生物實體就位於最大與最小尺度的正中央,這個生物實體又是組成生物世界的基礎。


這就好像生物學,這就好像你的結構,定義了一個完美的分界狀態,從中分割了最大與最小的東西。

你就是事件視界。附註: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是一種時空的曲隔界線,事件視界外的觀察者無法以任何物理方法獲得事件視界內的資訊。



緊接著 DVD 播放了一段從人的眼睛開始一路走向宇宙的最外邊境(所在地、地球表面、太陽系、銀河系、其他銀河系、整個宇宙),然後再從人的眼睛開始一路走向宇宙的最內邊境(細胞、分子、原子、夸克普朗克長度)


這一切開始有了道理。整個系統涵蓋了生物結構。當我們觀察我們的生物世界,觀察我們的環境,我們的生物圈,這裡面非常有次序,黃金比例出現在每個地方。

還有一個資料點在比例定律中也很有趣:原子的大小位在宇宙直徑與普朗克長度之間。如前所述,宇宙可以說是一個黑洞。


宇宙符合史瓦茲 (Schwarzschild) 狀態。
普朗克長度也符合史瓦茲 (Schwarzschild) 狀態。

如果說原子也位在這個線性發展的圖表上,這為我們指出原子本身也是一個黑洞

根 據之前的解說,我們知道空間可以進行無限的分割。如果組成原子的次原子粒子,是由次次原子粒子所組成,而次次原子粒子又由次次次原子粒子所組成,如此一般 往下追溯直到無限,它們每一個都具有質量,那麼原子的中央就是一團由無限層級的次粒子所構成的質量。很早以前我就推斷它們每個都是迷你黑洞。

由這個結論,我可以繼續推斷說:在所有銀河系的中央都有黑洞。早在十七年前我就提出這樣的說法。


然而當時還沒有很多有關銀河系中央的資料。所以很多物理學家並不覺得有這種可能性。
最後,我們得到了更多有關銀河系中央的資料,於是,我們發現裡面確實有個黑洞。在我們所觀測到的每個銀河系中央都找到了黑洞。

這確認了我沒走錯路,可是原子怎麼會是一個黑洞呢?


這有可能嗎?我們目前的物理學有這種說法嗎?沒有,它沒有這樣說。所以我開始去追查物理學如何描述原子層級的現象。又如何用另一種方式來描述這些原子層級的現象?

我們有辦法處理原子是黑洞這樣一個理論嗎?

最後我找到了這樣一個解決方案,而這就是我將提出的統一場理論關鍵。

因為如果我們有辦法將原子描述為黑洞,那我們就可以用愛因思坦的場方程式描述表達原子層級的世界。

所以我進一步的觀察原子。我是這樣做的,我說:等一下!我們不是已經算出真空的密度為每立方公分空間中有 1093次方克重。


當我們在觀察原子時有考慮到這個數據嗎?

沒有,因為目前的物理學雖然在量子理論中有用到這個數據,好讓方程式能運作。但是物理學家假設的是:真空密度沒有任何物理意義。

不過我們已經知道,真空密度是可以在實驗室中確實測量出來的,而且這個數據確實有其物理效應。如果它有物理效應,它在現實世界中顯然是有意義的。

 
我想知道的是原子的原子核裡面還有多少真空?這裡面的能量是否足以讓一個原子的原子核構成黑洞呢?

所以我研究了一下原子核中的質子 (proton),然後根據真空密度 (每立方公分空間中有 1093次方克重的數據) 來計算每個質子體積可以容納多少真空?



究竟在一個質子體積中可以容納多少真空呢?

我先算出了質子的體積 (10-33次方 / cm3),結果發現每個質子體積中還有 1055次方克重的密度。


1055次方克重的真空能量還存在於質子體積之中。
我們在哪裡看過這個數據呢?1055次方克重是宇宙的單位重量。

這是宇宙的單位重量出現質子中,每個質子體積中的真空漲落量與宇宙相同。


質子這個非常非常小的東西卻有這樣的能量表現,使我確認一件基本的事實:我確認了真空確實是連接一切萬有的東西。這確認了萬物皆相連,萬物皆一體。而且提供了數學證明。

你大可放言說萬物皆一體,靈性世界的人不都有這類的見解。但是現在我們用科學數據驗證了這件事實。

1055次方克重足以讓質子構成黑洞嗎?絕對夠。
因為1055次方克重已足以讓整個宇宙構成黑洞。
當這個數據出現在奇小的質子體積中時,它絕對遠大於構成一個黑洞的條件。


基於好奇,我再次精算了一下,究竟需要多少真空可以讓質子變成黑洞,結果我發現每個質子體積只需從真空中取出百分之10-39次方 (這個小數點下39個零的極小極小的數字) 的能量就可以讓質子構成黑洞。

只需要真空中極極微量的能量 (10-39 %) 凝聚起來變成物質,質子就能構成黑洞。

這件事實確然驚人,同時間我們也為這樣的質子黑洞做了很多計算,因而取得了很多數據來描述原子層級的物理現象。

根據實驗室中得到的數據,我們不斷得到了正確的答案。但是我們的質子比一般的質子重很多,究竟哪一個才是對的呢?

我們的研究策略與量子理論大異其趣,事實上我們以古典力學或半古典力學推算出了所有的正確答案。

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